今年(年)11月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九期一?上市,“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药是中国科学家原创、中国企业投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也是自年以来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
在1月9日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办、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九期一?全球战略发布暨第一届“脑-肠轴”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指出,阿尔兹海默病目前还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中国能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在全世界17年来无新药获批的背景下取得的原创性的成果,这非常难能可贵。
九期一上市仪式(左起为:吕松涛、李佳、肖世富、蒋华良、郝小江、丁健、张振馨、陈凯先、EricM.Reiman、PhilipScheltens、JeffreyCummings、耿美玉)会上,“九期一?”中国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教授,“九期一?”中国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医院神经医学科张振馨教授,“九期一?”中国3期临床研究服务管理方、全球最大医药临床试验业务(以下简称“CRO”)公司艾昆纬(IQVIA,原昆泰)等,首次系统公开解读了“九期一?”临床研究数据与结果。
九期一?进入临床试验以来,先后有例中国受试者分别参加了1、、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和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34医院开展,共完成了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该药也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领域全球首个为时9个月的纯安慰剂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九期一?有效率为78%,可以持续、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过去很长时间里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开发,都专注于靶向患者大脑中形成的β-淀粉样斑块,这些斑块被认为会干扰神经信号传导。但是,鉴于众多靶向淀粉样蛋白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其他策略。
九期一?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九期一?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肠道菌群在帕金森、抑郁症、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病中高度关联。
芝加哥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分子神经生物学中心主任山姆·西索迪亚教授指出,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肠道菌群存在异常,而肠道菌群失调促进周围炎症,外周炎症细胞进入中枢并刺激中枢炎症。
Sam.Sisodia(芝加哥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分子神经生物学中心主任)
针对九期一?的研究成果,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人员戴威·霍茨曼(DavidHoltzman)及其同事在《细胞研究》发表文章评论道:“毫无疑问,这一(小鼠)数据进一步支持了新的理念,即通过GV-(九期一?)疗法或其他策略调节肠道菌群,应作为减缓AD疾病进展的新策略做进一步探索。”
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期刊《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主编查文·哈恰图良(ZavenKhachaturian)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它印证了对肠道菌群(和)炎症的关联性,这是一个人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