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影像学专业分会成立以来正式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影像学分会在李坤成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在对总会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的支持及分会的自身发展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举办“中日科学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高层论坛”影像学分会场
作为一个分论坛参加年度中日科学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高层论坛,邀请了国内6名长期从事AD科研与临床工作的著名专家做专题讲座:
杨健教授作报告
西安医院杨健教授,探讨了脑淋巴成像的可能性,并展示了AD患者脑血管周围间隙的分布及其与患者认知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提示血管周围间隙作为脑小血管病的一个征象,在AD中发病意义可能超出了我们临床的认识,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工作,包括3T、甚至更高场强的7T磁共振设备将有助于此类研究。
崔孟超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崔孟超教授,全面细致地讲述了用于AD诊断的PET示踪剂研究,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尚缺乏可以用于临床诊断的Aβ和Tau蛋白示踪剂,更早地研制出能够用于临床诊断的示踪剂,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AD临床诊断向病理诊断过渡,当然,这个方面也需要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开展完善的临床试验以促进示踪剂走向临床应用。
贺永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的贺永教授报告了人脑网络个体化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应用,从脑结构的小世界网络、静息态功能连接网络等角度详细解释了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靶点的节点以及认知弹性等概念。
李坤成教授作报告
医院李坤成教授经过10多年对常用穴位“四关穴”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针刺能延缓痴呆早期MCI阶段病情进展。
徐白萱教授作报告
解放军医学院徐白萱教授讲述神经分子影像学,神经分子影像学是当前核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在AD的影像诊断技术领域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在活体内进行早期以及无创伤的特异性神经显像及量化分析是研究热点之一,也对AD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方面有很重要应用价值。
赵志莲教授作报告
医院赵志莲教授讲述了老年期痴呆的影像学研究进展。MRI是AD疾病和MCI阶段研究中最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手段、DTI、波谱成像也是研究AD和MCI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本次分论坛会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