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从业余观众视角记录公园景区包括博物馆的景观风光,辨识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和可见的动物,动植物照片为笔者业余时间在公园景区内使用手机当日实地拍摄。本系列将不定期发布,一年四季均可能进行拍摄,所以未必是最佳观赏期,主要是客观反映动植物的自然状态,也不妨看看非最佳观赏期的样子。笔者查询与景观相关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料,并试图建立相互联系,以丰富本文内容。
年杭州的冬天显然是迟到了。据浙江日报报道,12月8日午后,最高气温飙升。杭州市气象台的数据显示,14时,杭州主城区气温已达2.4℃,超过年和年的22.6℃,成为年以来,杭州主城区12月上旬的最高气温纪录。15时06分,气温更是达到了24.2℃。年以来,杭州主城区12月上旬的最高气温纪录为年的26.5℃,其次是年和年的22.6℃。
暖冬,使得杭州城依然秋意盎然。
太子湾公园太子湾公园位于西湖西南角,南屏山荔枝峰下,背靠九曜山。据记载,南宋庄文、景献两太子临时葬此,因而得名。宋孝宗太子赵愭,终年24岁,谥号庄文。宋宁宗太子赵询,终年28岁,谥号景献。
《西湖繁胜全景图》,出自皇家画院,成画时间当在南宋后期,所绘的是咸淳三年(公元年)春季的西湖全景。《西湖繁胜全景图》长约16米,是美国福瑞尔美术馆收藏的《西湖清趣图》画卷中的第三部分。
上图从《西湖繁胜全景图》中可以看到,庄文、景献两位太子的歹赞所(太子临时安葬的地方)就在苏堤南口斜对面,而那个地方正是如今的太子湾。
太子湾原为湖湾,由山峦风雨冲刷,泥沙淤积为沼泽洼地,原为西湖疏浚淤泥的堆积场,后辟为公园,于年国庆节开放。
太子湾公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
太子湾公园内种植了余株樱花,共17个品种,成为每年赏樱网红地。
上图太子湖公园导游图
上图太子湾公园内水面秋景随拍,右边水面有一眼“泉”。
上图太子湾公园一隅秋色
花港观鱼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是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与雷峰塔、净慈寺相望,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等景点。
上图乐水亭位于花港观鱼公园内,在亭子不远处,太子湾的清水流入西湖,右前远方的雷峰塔清晰可见。亭柱上挂着篆字写成的楹联:“游鱼鸣禽,同吾真乐;高花深柳,及时清蒦。”据说这副楹联最早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于年集石鼓字而创作的八言联。
上图“花港观鱼”四字据说为清康熙皇帝南巡时手提,后刻碑于鱼池畔。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
上图红鱼池是花港观鱼主景区,池内蓄养红鲫鱼和红鲤鱼数千尾,池面野鸭嬉戏。
上图西湖边上有著名的“四庄”,即刘庄、郭庄、汪庄、蒋庄。蒋庄原名小万柳堂,原为无锡廉惠卿别业,是廉惠卿与其妻吴芝瑛偕隐的住处。秋瑾被害,廉惠卿协助妻子将秋瑾遗骨葬于杭州西泠桥畔。民国商人蒋国榜购得后改建,俗称蒋庄。蒋庄是杭州保留比较完整的私家庭院之一。著名学者马一浮曾在此居住。现主楼辟为马一浮纪念馆。马一浮(~),浙江会稽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上图蒋庄古井
上图蒋庄与苏堤之间,有一雕栏虹桥相通。
上图花港观鱼公园内秋色绚烂,成为网红打卡之地。
上图花港观鱼景区步道边高大的玉兰树
雷峰塔雷峰塔,初名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地处西湖南岸夕照山之上,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上图从苏堤上远望秋色包裹的雷峰塔
上图雷峰塔景区南边马路边上有一座“放生池”牌坊,牌坊的楹联写道:“广施慈心于万物鱼乐人亦乐,普发宏愿济大千放生救众生”。
上图净慈寺,位于南屏山慧日峰下,雷峰塔景区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洪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该寺是公元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
上图远拍雷峰塔,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
希望有机会能拍摄“雷峰夕照”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