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田某某,女,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半年余。血糖80mg/dl,尿糖+++。
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食毕即饥,饥而再食,一日夜可食主食克以上。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燥,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有力。
证属胃火炽盛灼津。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3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7付。
二诊
药后口渴稍减,仍饥而欲食,大便干结,心烦灼热。病重药轻,再以原方重投。
生石膏克,知母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生地黄0克,麦门冬0克。7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通,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脉象滑数,舌红苔黄。药已中病,原法继进。
生石膏克,知母15克,大黄8克,芒硝8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黄0克,麦门冬0克。7付。
四诊
口微渴,食已不多。胸中烦热消失,睡眠甚安。大便日二、三行,不干。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略干。火热渐清,津液不足,前法进退。
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大黄6克,芒硝6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7付。
五诊
舌红口干,脉细数,改用养血育阴方法。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知母10克,花粉10克,五味子10克,竹叶茹各6克,枇杷叶10克,石斛10克,女贞子10克。7付
六诊
食眠如常,二便畅通。舌红苔薄白,脉象濡软,按之略数。继用前法加减。
生熟地黄各15克,天麦门冬各10克,沙参0克,五味子10克,花粉10克,石斛10克,枇杷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白芍药10克。7付.
随访
后以上药加减,续服月余,查血糖降至10mg/dl,尿糖为+,诸症悉平。
本案为中消重症。所谓中消,以多食易饥为特征,饮食不为饥饱,故患者形体消瘦。渴欲冷饮,便干溲赤,一派胃火炽盛之象。故初诊即采用釜底抽薪,用大承气合白虎汤。服后症略减,减不足言,是病重药轻,故二诊便投以重剂。重用生石膏至克,直清胃火,硝黄重用以泻热。药后大便畅行,火热得以下行,其症立减。三诊四诊继用原法以清余热。
五诊改用养阴生津之法,使阴足则能制火。后均以此法调理,不但症状逐渐消失,血糖也稳步下降。凡消渴实热症,具可下之症者,可仿此治疗。
医案
彭某某,女,53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3年余。血糖30mg/dl,尿糖+~+++。
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舌白体胖质嫩且润。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次数多而色清白。辨为中阳不足,先用益气补中方法。
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7付。
二诊
药后气力有增,脉仍濡软,舌白苔润,再以前法进退。
黄芪60克,南北沙参各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熟地黄各15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芡实米10克。7付。
三诊
患者依上方服药一月,自觉精力较前大增。诊脉仍属濡软,按之已觉有力,舌白苔腻,根部略厚。仍用前法加减。
黄芪6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付。
随访
服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降至mg/dl,尿糖转阴,各种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本案患者渴饮不甚,疲乏无力明显,脉象虚大,舌胖淡嫩,据脉证辨为气阴两虚。气不化津,故渴,治以益气养阴与补肾壮元并举。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沙参、麦冬、五味子三药为生脉散,合黄芪共奏益气生津之技;杜仲、川续断、补骨脂,平补肝肾,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生熟地滋阴添精。若久服补益,恐运化不及,可加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助消化、运三焦,使补而不滞,则可常服以为图本之治。
医案
李某某,男,47岁。
初诊
糖尿病发现3年余。空腹血糖~00mg/dl,尿糖+~+++。口服西药优降糖及中药消满丸效果欠佳。
自觉口干舌燥,渴欲热饮,一身疲乏无力,形体较胖,脉象濡软且大,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腰酸而痛,夜多小便。
证属气阴不足肝肾两亏。先用益气养阴,填补下元方法。
生黄芪30克,生熟地各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7付。
二诊
药后口渴减轻,自觉较前有力,腰痛显著好转。诊脉濡软,舌胖苔润,仍以前法进退。并嘱小心控制饮食,不吃甜食。适当多吃蛋白食品。每日运动锻炼乃治疗之本,不可忽视。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生熟地各0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杜仲10克,补骨脂10克,川续断10克,山萸肉10克。7付。
三诊
患者自述药后精神体力均明显增强,遵医嘱每日清晨驱车到远郊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十分舒畅。诊脉濡软滑,舌红苔白而润,再以填补下元方法。坚持锻炼,必有收获。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山药15克,花粉15克,生熟地各10克,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7付。
四诊
迭进益气养阴填补下元之剂,精神振奋,气力增加,劳作虽多,已不感疲劳,每日徒步登山渐增至两个山头,锻炼与治疗配合,已初见成效。
近日化验,血糖已降至正常,尿糖阴性。继用前法,以资巩固;运动锻炼,不可或缺,是为至嘱。
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生熟地各10克,生山药10克,杜仲10克,金樱子10克,补骨脂10克,巴戟天10克。7付
随访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血糖保持正常,尿糖始终阴性,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大为增强。治疗期间,患者每天清晨坚持徒步爬山,风雨无阻,往返30里,已成习惯。因而特别感谢赵师教给了他健身之道。
本案患者糖尿病已三年余,久治不愈,因其疲乏无力,向以休养为主,体力活动很少。赵师据其形肥、脉濡、舌胖、苔润等脉症,作肝肾不足,投以填补下元之剂,兼以益气养阴,可谓中下兼顾,服之即见效果。
然并不单纯依赖药物取胜,而是要求病人自主运动锻炼,并把运动作为配合治疗的第一要求。起初患者将信将疑,以为如此疲乏之体。何以能承受较大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及其坚持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就尝到了运动锻炼的甜头,越炼越有劲,越炼精力越旺盛,以至于到后来欲罢不能,几乎成了“运动癣”。
运动锻炼的最大好处是流通气血,增强脏腑功能。血气者,所以周于性命者也,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人之所以病者,即血气不得流通。无论虚证实证,莫不如此。惟有血气流通,乃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脏腑功能才能强健旺盛。先贤张子和云:“《内经》一书,唯斟血气流通为贵。”是为至理之言。
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其病理是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功能低下之病。虽然中医辨证可见虚实寒热之分,然其必有血气不得流通,故尔功能低下。何以令其血气流通?用药调其血气而令条达,此其一也;还必须令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周身之气血运行。
况本案辨为气阴不足,肝肾两亏,治疗以大剂填补,而补则滞,然则病为虚,又不得不补,如此奈之何?惟以运动疗法,以行气血,以运药力。此本案治疗中运动锻炼之不可少也。
另须说明,本案投以大剂填补,服药之法不可不知,当多加水煎药至3次,合并药液得3~4千毫升,令病人饮之代茶,渴即饮之,不拘时。此治疗本病不同于他病之处,为赵师的用药经验之一。
医家简介
赵绍琴(-),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年,悬壶北京。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摘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精彩文章回顾
每日学一方(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每日学一方(治一切正偏头痛)
每日学一方
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李可经典语录0则,聆听名医的智慧
阳痿早泄非肾虚经方治疗显神奇
他不是中医生,却发明了戒烟方
方药基本知识一览表,难得的好文!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一位八十岁老中医送给病人的真心话
振兴中医首先要解决医贱药贵的现实!
彭坚: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
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倪海厦-人纪-黄帝内经(18-19)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徐文兵老师说:伤什么别伤神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