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草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杭州大运河主要河道构成的十条运河河道总长度约千米。具体包含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西兴运河五条世界遗产河道(约千米);余杭塘河、西塘河、东苕溪、杭甬运河四条各历史时期重要的运河河网(约千米);以及新中国八十年代开凿使用至今的运河三堡段(约7千米)。涉及拱墅区、上城区、临平区、余杭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等七个城区。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依托十条骨架河道,以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和文旅融合区为核心空间,辐射至传统利用区,串联运河沿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其核心空间面积约平方千米。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核心空间范围图
二、建设目标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目标为: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最美段、经典园,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化生态实践范本。
至年底,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示范段落精彩亮相,示范重点版块基本建设完成,各城区至少一处核心展示园启动建设,相关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得以落实。文旅主题游线初见成效,景观提升效果显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生态空间布局初显。
至年底,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版块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和旅游基础设施条
件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活化提升效果显著,文化展示亮点突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运河绿色休闲旅游廊道基本建成。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基本完成。
至年底,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生态底色鲜明,空间格局完整,多主题游线缤纷多彩,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突出,杭州成为大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代表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高度统一,杭州成为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样板。
范本实施示意图
三、规划体系策略
构建“三个核心体系+两个支撑体系”基于融合统筹的原则,在现行各类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构建“多规合一”的运河空间系统,包括三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体系(文化传承体系、蓝绿生态体系、特色景观体系),和两个支撑体系(街道广场体系、慢行交通体系)。
规划体系策略图
四、功能区划定
根据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确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差异化建设保护重点,构筑空间相连、功能互补、特色各异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利用形态。
功能区划原则示意图
五、主题展示空间格局
依托十条骨架河道,形成“山水群落、河岸双带、核心十园、特色百景”的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空间格局。
山水群落:指运河沿岸的湿地群落、名山群落、公园群落;
河岸双带:以十条大运河主题承载河道为基础,打造的运河文化旅游带,共同构成了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线性展示空间;
核心十园:指十个重点谋划的核心展示园,代表了杭州大运河的核心价值特征,是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整体性有形实体展示空间;
特色百景:指多个文化主题突出、文化资源集聚的特色资源点,具有特色鲜明的文化体验,共同构成了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分散性点状展示空间。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主题展示结构图
六、山水群落
湿地群落:包括三白潭湿地、丁山湖湿地、东塘湿地等北部运河湿地网络;西溪湿地、闲林湿地、南湖泛洪湿地、北湖泛洪湿地等西部运河湿地水源;东部曾是上塘河重要水源的临平湖湿地等。
名山群落:包括半山、皋亭山、超山、临平山、吴山、凤凰山、西山、北干山、航坞山等运河漕运时代的名山地标。
公园群落:在运河沿线布局市级运河文化公园、区级运河特色公园、社区公园绿地等多级运河公园体系,构建十分钟可达的运河公园生活圈。
“山水群落”示意图
七、核心十园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十个重点谋划的核心展示园分别为:拱宸桥运河文化群落核心展示园、塘栖江南运河名镇核心展示园、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园、浙东诗路启程核心展示园、浙东官河复兴核心展示园、南宋临安核心展示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核心展示园、运河西部水乡粮仓核心展示园、江河汇现代运河核心展示园、武林运河繁华商旅核心展示园。
“主题展示区”及“核心十园”范围图
内容编辑planhangzhou素材来源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