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华炜通讯员杨于佳毛灵玲
今天(5月6日),立夏。
拱墅区第八届半山立夏节如约而至。满城飘来乌米饭的香味,半山脚下还有跑山、非遗庙会、民俗展示等一系列好玩的活动。
不过,今年的立夏节,有点不一样。拱墅又有新动作。
(图:余文华/摄)
送春迎夏,半山立夏习俗世代相传
在杭州城北的半山,有一座“娘娘庙”,每年的立夏节气,很多当地人会汇聚在这里,按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一起祈福巡行,保佑夏季平安。
今天上午9点,挖掘恢复3年的古礼“送春迎夏”仪式准时开始。“送春”的祭祀队伍组成序列,从十二生肖小广场出发,到半山娘娘庙祭台举行“迎夏”仪式。活动中,参加仪式的成员举行读祭文、奉祭礼、上祭香等传统仪式,小朋友向在场长者敬献乌米饭,向观众散发糖果,与参加祭礼仪式的市民一起共享福礼。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时代的时间智慧,把天文,农事和民俗结合在一起,成为老百姓世世代代传承的固定节日。其实中国不同的地方的立夏节气的习俗,各有不同。但是杭州拱墅半山的立夏习俗,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丰富,把江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节气天文融合在一起。并因独特丰富的内容,在年11月30日,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保护社区之一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加一年一度古礼的送春迎夏,都是当地村民。且早早就开始排练,就为了立夏节当天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对他们而言十分隆重的祭礼祈福活动。
当然,现场少不了吃乌米饭、“称人”、采摘蚕豆、烧“野米饭”等半山传统的立夏民俗体验活动,市民通过支付一定的材料成本,还体验半山泥猫、编草鞋的手工体验。
跑跑更健康,跑山迎夏有了新路线
上午9点半,第八届“半山立夏节·跑山迎夏活动”自明园路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正式开跑。
参加本次立夏跑山的近余位爱好者,分别由市民代表、益启走益启跑、运动社群、浙大户外、拱墅区户外体育协会长跑队等代表队组成。跑山路线以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起点,经过民俗浮雕、穿过云锦亭,踏过雨花问泉,沿山边健身步道,以望宸阁为终点,全场约3.3公里。
此外,在跑山的启动仪式上,运河申遗5周年“拱宸墅韵”旅游摄影大赛也将启动,征稿将为期一个月。本次大赛将以拱墅的街巷里弄市井为背景,展现运河两岸百姓生活的变化,及其由内而外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主题,希望各位摄影爱好者能用镜头展现拱墅旅游的魅力,展现拱墅区建设“运河沿岸名区”所取得的成就。
运河之上有拱宸,半山之巅有望宸。登临望宸阁,往东可以看到临平,往南由近及远能看到几乎整个杭州城,往西能看到西湖、运河,往北则是整个杭钢和崇贤新城。
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为大运河拱墅段文化遗产游注入强劲动力
上午11点,拱墅区“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式举行。
拱墅非遗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拱墅文化的宝贵财富。拱墅区全国传统工艺工作站(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以“城市”作为重点,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目前全国仅4家)的揭牌成立,将培育和孵化融入当代生活的非遗产品和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推动传统工艺转型升级。
钱报记者了解到,工作站将由区非遗中心牵头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统筹,指导开展相关活动,区内企业参与具体运营与管理;组建从事传统工艺研究、生产、经营等领域的高校、企业、机构和工艺持有者、从业者、专家学者等自愿组成的拱墅区传统工艺联盟组织;在打造常态化传统工艺市集、建设多样化媒体传播矩阵,汇集传统工艺工作站成果,吸引区外项目入驻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竭力打造“大运河城市会客厅”,形成以此为基点,整合南戏楼传统戏曲驿站、浙江省非遗文献馆、运河文化广场等资源,形成辐射全域的“点网型”城市非遗工作站,最终成为以拱墅为基点,以大运河文化为媒介,与全国其他非遗特色项目融合,并逐步向海外延伸拓展的拱墅“样板地”和“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