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仙先生灵应陈全林先生注解《玉仙女丹引今来·16.现代女性如何炼药》正悟开环五字形,影中形飞望古奇。三花聚鼎人盘根,九子华善树上环。这首诗讲的是女性如何炼形、炼神。而且,炼形到了形神俱妙的地步。正悟开环五字形,正悟,任何道术、道法,都有窍妙,都有理法,一定要正悟,不能理解错了。开环,即是打开某种局限。环者,圆也。环有虚无之中心,悟道得法,古人称为“得其环中”。古语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正悟开环,也可以理解为获得了修道的核心窍诀,开窍了。五字形,其实是五禽戏,《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华佗吴普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五字即是虎、鹿、熊、猿、鸟,女性修炼,从五禽戏入手最好。我亲自阅读过的陈撄宁先生所传女性丹诀里女性下手的功法,就是五禽戏。五禽戏对炼形非常好。我曾遇见过一位东北女性修炼者,是五禽戏传人,所演练每一禽,惟妙惟肖。修炼五禽戏有轻身的作用,据说五禽戏功夫练到极处,身形轻捷如猿如鸟。在道家仙道传记里,疾如猿,轻如鸟者很多。这大多是气脉成就。影中形飞望古奇,通过炼形而修得奇功,就能如鸟飞行,身形如影,一晃而过,非常快捷。这样的境界,能和古代的那些大师的神奇境界相比。比如谢自然仙姑,羽化时就能飞身空中。如果我们刻苦修炼,如法修炼,也许就能如谢自然一样,轻举而升。韩愈《谢自然诗》中写谢自然的飞升境界,是这样形容的: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这里的影响一词,跟现在的“影响很大”完全不同,影响,影是影子,响是声音。韩愈之“影响无由缘”之影,即是张玉仙此处“影中形飞”之影。谢自然之“须臾自轻举”就是“形飞”。古奇,指的是谢自然这样的得道飞升的古代奇迹。三花聚鼎人盘根,三花聚鼎就是“三花聚顶”,顶者,鼎也。修炼中,移炉换鼎,丹鼎已经从腹部下丹田迁移到头部上丹田。人盘根,修道者就与生命之根相连接了。人的根在头部,在头部有通往虚空的通道,所以,修道成就者,都会在顶门出神而返虚。张三丰真人有《无根树》丹词,生命之根,在头部,在虚空。所以,移炉换鼎而到头部,就与生命之根相连接了。九子华善树上环,古人有“龙生九子”之说,而丹道里,龙象征元神,龙生九子,象征元神的分神。一旦元神练成,必然会有分神,而分神,个个都是神气精华、宇宙精华,都行善道,都在善道。这才是关键。而九是阳数之极,代表多,分神会很多,如《悟真篇·金丹四百字》所言: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比喻的是丹气阴阳交合而有的分神、化身。树上环,达到最高境界。环,环宇。进入到宇宙的最高境界。这本来就是仙道的目的。仙道有一套自己的人生观、宇宙观。这首诗里,讲到了炼形,讲到了炼神。炼形如鸟而能飞,炼神能返本还源,与道合真。这才是真正的丹道。我们达不到,不是丹道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修为不够、功夫不够,而古今这样能飞行、神飞的仙真,并非没有。《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到卷七十,全是女仙事迹,修道的女性道友,一定要阅读《太平广记》,至少要读其中的女仙传记。比如此书所记录的女仙昌容,“食蓬蔂根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常行日中,不见其影。或云:昌容能炼形者。忽冲天而去。”昌容在世间悠游二百多年,她炼形达到了已经气化肉身的地步,所以她在日光下没有影子。她能自由飞行。“冲天而去”即飞升而去,丹道家称之为“冲举”、“冲举飞升”。这样的故事,《太平广记》里很多。《玉仙女丹引今来·17.现代女性如何通脉》九贞八脉通原窍,二十四楼重阁鼎。百会穴气通天枢,太苍老姥定上功。这首诗从心性和气脉两方面谈女性做功夫。非常重要。九贞八脉通原窍,九贞,指女性最好的道德品德。九言其多。贞,贞洁。贞者,正也。正心。这是心性修养。古人对女性的道德,有所谓“三贞九烈”之说,也有“七贞”之说。三、七、九,也只是形容其多。女性修仙,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特别是性道德方面,一定要严于律己。如果性关系混乱,则心性与气脉一定混乱。八脉,是中医与丹道讲的奇经八脉。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女子下手修炼,要先修任脉。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女性修炼冲脉也很重要。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请阅读相关经络书籍,特别是针灸书籍,会有详细的解释。原窍即“玄窍”即玄关、玄牝。这些词语在丹书你通用或混用。原与元通用,而元与玄也通用。原窍即元窍、玄窍,也叫“玄牝”。这句是说,女性的心性修养极高,奇经八脉也都打通了,就能见到“玄关一窍”即“玄窍”了。玄窍对于每一个修道者,是个与“形而上道”相通的神奇关窍,但不是具体的穴位或处所。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里说:“惟恐不识药材出处,又恐不知火候法度。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胎亦在此矣,脱胎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则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口传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这一窍,贯通丹道的始终,与丹道关键的药物、火候、沐浴、结胎、脱体都相关。可以说,见不到玄关,就成不了仙道。而玄关之见之用,与高尚的心性境界与气脉的修持功夫都分不开。二十四楼重阁鼎。二十四楼阁比喻身体。“二十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代表修炼与节气相关,就是火候与节气相关。鼎,广义讲,就是色身。真阳所在之处即是炉,神气所在之处即是鼎。这是大原则。百会穴气通天枢,这句非常神妙。百会在头顶,天枢在腹部。丘处机说:“性之根在顶,命之蒂在脐(腹)。”就是张玉仙这句灵应诗的真义。白玉蟾真人有诀云:性之根兮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原始先天炁。性命之根本质是先天一炁。太苍老姥定上功,太苍,即是宇宙。老姥,宇宙如母亲,如老祖母,代表宇宙万有的生化根源,《道德经》里将此比喻为“玄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里也把大道比喻为万物之母。也就是说,修炼仙道,最终与宇宙万有的生化本能合一,与宇宙老祖母合一,这才是最上乘的功夫。仙道里,有很多老祖母级的仙人,如西王母、九天玄女、无极老母、黎山老母(骊山老母)。这些名号与神话里,都有高深的哲学思想。这些老母都是道的化身。修炼,从悟道而获得功法,从圣母而获得功法,从宇宙万有的本源而获得功法,依法修炼,必能成就。《玉仙女丹引今来·18.现代女性如何静坐》心想中道配德明,圣卷文理念鼎炉。渡化一声情入莲,坐胎婴儿显莲台。如何静坐,是个方法论问题。很多人会写书,静坐的道理全通达,可是,自己从未静坐过,也不会静坐。很多道教佛教学者就是这样的。静坐有方法,坐不好也会出毛病。年,我去一位朋友那里,第一次到他工作的地方去,第一次见到了他妻子。他妻子从我前面走过去,我问朋友,“弟妹经常打坐吗?”朋友很惊讶,说她的确打坐,还去台湾跟某女士学习静坐。他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跟他也认识不久,他从未谈过自己的家人的事情。我笑道,我看出来的。其实是简单的望气术,看到她身体的明点很多集中于臀部,所以就知道她在打坐。不过她打坐的方法有问题,气脉不通,也会影响到妇科。心想中道配德明,打坐,要不偏不倚,把持中道,而且与修德的境界相配合。德性不好,德心不够,德行欠缺,就很难打坐入静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明,也是光明。打坐能焕发生命的光明。这一句讲了两个要点。一是保持中道,一是配合德行。严师经常讲修德的重要性,于此可知。儒家讲“中庸”,道家讲“守中”,佛教讲“中道”。中,不偏不倚。有所执着就不是中道。我以为,这里的中道,只要是远离偏执。“偏阴偏阳谓之病”。中道的道理很深,随着修行深入,才能有更深的理解。比如佛教讲的中道,是超越有无、色空、断常二边的实相。圣卷文理念鼎炉,要懂得像《道德经》这样的经卷,这些经典都是指导修行的根本,如《道德经》里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就成了一个修道原则。要懂得这些经典的文与理。文是字面的意思,理是深层的道理。念炉鼎,就是念念都在身心中。当然,炉鼎的概念也会随着身心的变化而有变化。比如,初修是以身心为炉鼎,到后来,要以太虚为炉鼎。这叫移炉换鼎。当修炼出元神或阳神之后,神体进入虚空修炼。这时,虚空就是炉鼎。初修,念念在身心,就是念炉鼎。真阳在处是炉,神气在处是鼎。渡化一声情入莲,渡化,也即“度化”,引渡到彼岸,并使之转化。情入莲,情感不同于凡俗,像莲花一样清洁。莲花在佛教,是高洁、清净、不住的象征。所以,净土宗所宣扬的极乐世界,是莲花世界,人也在莲花中化生。在佛道经典文化中,有两位著名人物与莲花相关。一是道家《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是莲花化身。今年七月上市的动漫电影《哪吒》,我去影院看了,据说此片的票房两周就超过三十亿。哪吒在中国,是众人皆知的道教神话人物。另一个是藏密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据说他是从莲花中化生的。这两个故事里有修道的密意。莲花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哪吒是仙道小说里的人物。但他们故事里都有仙佛修证的密意。坐胎婴儿显莲台,这个“胎”叫圣胎,不是凡胎。这个“婴儿”,也叫“圣婴”,就是元神、阳神等真神。紫阳真人《悟真篇》丹诀云:“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婴儿——圣婴是先天一气所化。圣婴坐莲台。这是一个玄象。所以很多佛道功法里,要观想小腹里有莲花,莲花上有和自己小时候一样的圣婴。即便密宗不这样观想,密宗讲究“三密相应”,会观想坐在莲台上的本尊——佛菩萨,其理跟道家观想“婴儿坐莲台”一致,都是作意而炼神气、修法身。上乘的是自然出现“婴儿坐莲台”的景象、丹象、玄象、功象。其次,通过观修来修此境界。这些口诀,处处有功法、功象,有窍诀。大家一定要反复读。《玉仙女丹引今来·19.现代女性如何转化色身》七仙女在内宫圆,三过阳川思古人。放下五色情中情,阴阳二气合上鼎。这首诗,我问的是女性如何转化色身的问题,张老师灵应诗里提到了七仙女。既然是仙女,自然是转化了色身仙道成就者。七仙女的故事,与西王母的故事有关。神话传说里,七仙女是西王母的女儿,或者七仙女是西王母身边修成大道的七位女仙。在《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里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前,七仙女到蟠桃园去采仙桃而与孙大圣相遇。那七仙女身着七彩衣服,是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能成为仙女,自然是肉身完全转化了的。我先引一段《西游记》里的内容: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从这段故事里七仙女自述“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看,七仙女是王母身边修成仙道的七个女仙。七仙女在内宫圆,七仙女在西王母居住的内宫,这仙宫,也叫“王母宫”。西王母传说在先秦早就有。古人传说,西王母是甘肃泾川人,在汉武帝时代,就在泾川修了“王母宫”。至今,泾川有王母宫。七仙女在王母宫内圆满修成了大道。传说,先秦时代,泾川就有王母宫。这一句也说明,修行修炼,需要明师,需要隐修的地点,也需要道侣同修。至少,西王母可以作七仙女的老师;王母宫可以作为修炼的道场,七仙女是契合道友,可谓“志同道合”。在中国古代道家神话里,西王母、东王公,象征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合,象征金丹的修炼。东为木,西为金,丹法阴阳合气,也叫金木相并。三过阳川思古人,阳川在现在的甘肃平凉地带的一个小镇,现在还叫阳川镇,这一带一直有上古仙道神话传说,如华胥氏、女娲、伏羲、西王母、广成子、轩辕黄帝,都与平凉一带有渊源,而泾川县是著名的“西王母故里”,属于平凉。三过阳川者,可能是某些仙真,可能是张玉仙老师自己。泾川王母宫,我去过一次。张老师或者某个玄界仙真可能去过三次。思古人,想起古代的西王母、七仙女修仙的故事。三过阳川,也象征着访道。修道者,一定要去西北访道,这里有最古老的修道信息、道文化信息。年8月我去西北访道、周游,去了很多有上古仙道传说的地方如雷泽、伏羲殿、王母宫,都在平凉地区,颇有收获。这次访道的很多感悟写到《玄歌》系列里了,《玄歌》第一篇写的即是在西北访道的感悟。放下五色情中情,五色是五行,东方青色木、南方红色火、中央黄色土、西方白色金、北方黑色水。《黄帝内经》里讲五行、五色、五情,以及五种形态之人。五行也代表五种类型的人,情志不同,气质不同,在情感的处理也会不同。详细理论见《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概括说:多愁善感者,木行人;充满活力者,火形人;大智若愚者,土形人;坚持原则者,金行人;高深莫测者,水行人。不论哪一类型的人,对于修道者而言要把握感情,把握更深的感情。五行本身是五情,五情之中更细微的情感就是“情中情”。每一个人都身具五行,但五行各有偏性,这偏性就是金性人、木性人等区别。真修道,要把情放下了,如古人所言,“如太上之忘情”。情对修道还是有很多的干扰,至少让人牵挂,让人动心,让人迷恋,让人放不下。古代有很多仙女下凡的故事,如劈山救母的沉香的母亲是仙女,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便荒废了修行;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董永与仙女的故事,无一例外,都是仙女爱上了凡人而荒废修行。在人道看来,是很美好的爱情故事;在仙道看来,是迷恋情欲、情爱、情感而荒废仙业。故此,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但道家也不完全否定情感,五行中,情属于金,情感、情欲就与金丹之金气是息息相关的,那就看如何用情了。正如龙牙禅师丹诀里所言:人情浓处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有几多时?所以,情如何为道所用而成就仙道,成为“神仙眷属”。如刘刚与樊云翘、葛洪与鲍姑,都是夫妻皆仙者。阴阳二气合上鼎,这句话,其实是阴阳丹法口诀。也是“道用人情”的微妙法诀。张老师本人并不赞同或并不认同阴阳丹法。但她灵应的口诀里,有一些包含着阴阳丹法的密意。这才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阴阳二气之“合”,也象征着夫妻同修。而阴阳丹法里的“用鼎”很讲究,与异性有关。这个话题,此处存而不论。《历代神仙通鉴》有云:“木公金母,栖止于沧海方诸之山,二气相投。”这就是张玉仙老师此处“阴阳二气合上鼎”的密意。《玉仙女丹引今来·20.现代女性如何夫妻同修》同德同修敬二老,圣贤榜书一字圆。珍惜夫妻敬古圣,儒道文字树上乘。前面一首诗谈到夫妻同修的问题。如“阴阳二气合上鼎”,可以用于夫妻同修中。《悟真篇》里紫阳真人说:“此般至宝家家有。”修炼、炼丹,都与家庭是相关的。同德同修敬二老,夫妻同修,要同心同德。在家里,要孝敬父母。二老指父母。这一句很重要,夫妻同修,就一定要同心同德。尽孝问题,不仅是修德的事情,还是为了和父母处好关系,获得父母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还能获得祖宗遗传信号里隐形的信息和能量。这是仙道修炼里的一个秘密。只是,现代人还不太知道、不太懂得,而我们目前还无法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解释。虽然解释不了,但修道者要相信,祖宗万代的遗传信息会在修炼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仙道非常注重孝道的一个隐形原因。《悟真篇》里说:“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人的遗传信息里有仙道所用的能引生“药物”的作用。圣贤榜书一字圆,榜书,不是书法里写大字的“榜书”,而是神话中的“天榜”,也叫“仙榜”、“仙籍”,比如仙道小说《封神榜》中的“榜”,就是神仙榜、天榜、仙籍。《悟真篇》里所言“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所有的圣贤,都是天榜上有名的人物,这才是修道的奥妙,是一生圆满的事业。我很多次讲过的李珏修仙的故事里,县令李珏梦见进入神仙洞府,看到仙榜上有“李珏”之名,他以为自己的名字已经在仙榜上了。可一旁的仙童告诉他,这个李珏不是你,而是你治下的平民李珏。县令李珏梦醒后,就寻找县里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最后找到了修仙颇有成就的已经改名为“李宽”的李珏。这则故事,在《太平广记》里有。网上也可检索。《封神榜》也叫《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里写到:话说子牙迎接玉符金册,供於香案上,望玉虚宫谢恩毕,黄巾力士与白鹤童子,别了子牙,同昆仑不表。子牙将符册亲自赍捧,借土遁望岐山前来,只见一阵风,早到了封神台,有清福神柏鉴来接。子牙捧符册进了封神台,将符册在中供放,传令武吉、南宫立八卦纸,镇住方向,与十支号,又今二人按五方排。子牙吩咐停当,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献花,绕台三匝;子牙拜毕诰册,先命清福神柏鉴,在坛下听候。子牙然後开读元始天尊诰:“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呜呼!仙凡路回,非厚培根行,岂能通神鬼途分,岂谄媚奸邪所觊窃?纵服气炼形于岛屿,未曾斩却三尸,终归五百年后之劫;总抱真守一于玄关,若未超脱阳神,难赴三千瑶池之约。故尔等虽闻至道,未证菩提,有心日修持,贪痴未脱;有身出入圣,嗔怒难除,须至往愆累积,劫运相寻,或托凡躯而尽忠报国,或因嗔怒而自惹灾尤。生死轮回,循环无已,冤魂相逐,终报无休,吾甚悯焉!怜尔等身受锋刃,日沉沦于苦海,心虽忠荩,每飘泊而无依。特命姜尚依劫运之轻重,循资格之上下,封尔等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祸福。自尔等施行生死,从今超脱,有功之日,循序而迁。尔等其恪守弘规,毋使私妄,自惹愆尤,以贻伊戚;永膺宝箓,常握丝纶,故兹尔敕,尔其钦哉!”子牙宣读敕书毕,将符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装甲胄,左手执杏黄,右手执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鉴,可将封神榜张挂台下。诸神俱当循序而进,不得搀越取咎。”柏鉴领法旨,将封神榜张挂台下;只见诸神俱簇拥而来,观看那榜首。这是仙道小说,元始天尊诰文里的“纵服气炼形于岛屿,未曾斩却三尸,终归五百年后之劫;总抱真守於一玄关,若未超脱阳神,难赴三千瑶池之约。故尔等虽闻至道,未证菩提,有心日修持,贪痴未脱;有身出入圣,嗔怒难除,须至往愆累积,劫运相寻”,是修行里的核心口诀。即便服气炼形,不能除三尸虫,五百年后还会有仙劫;如果只是抱一守真,但没有修炼成阳神,还是不能到瑶池仙宫;如果知道了至道,但没有明心见性,那样,还有贪痴,也是不能成就的。这可是“仙榜”上的圣贤的口诀。珍惜夫妻敬古圣,夫妻同修,就要珍惜彼此缘分。更要敬重古代圣真,特别是古代夫妻同修的圣真如东王公与西王母、萧史与弄玉、葛洪与鲍姑、刘刚与樊云翘……这些圣真。在八卦而言,女性是坎卦,男性是离卦。夫妻合气,在修道境界,会成为水火既济卦。紫阳《悟真篇》里说:“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不会个中颠倒意,徒将管见事高谈。”在八卦本源,离为中女,坎为中男。个中颠倒,坎为女,内蕴真阳;离为男,内含真阴。所以,夫妻关系好的人,身心也健康,水火既济,家庭相合,事业顺遂。在修道境界上,另有密妙。此处存而不论。但大要已经概括了。大家结合夫妻关系而自悟。当然,夫妻关系不好,就是火水未济卦了。如何把握,就在颠倒之中。儒道文字树上乘,儒道两家的思想非常精深,彼此互补。修道者要学习儒道文化里最上乘的义理、法门。如果你有缘弘道,也要写出上乘的作品。张玉仙老师灵应的这些口诀,也是上乘文字。所包含的内涵是非常多的,我仅仅解了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大家要在修炼中自悟、把握。因为,口诀玄传,玄理自悟。常难论道,阴能演玄。《玉仙女丹引今来·21.现代女性如何居家修炼》居室看户定上盘,种德看品补上缘。农主人家福双代,育儿爱女传后世。现代女性还是要居家修炼才行,个别女性有出家修道因缘。但因为是现代社会,一些女性出家修道,因为出家前有家庭、子女,这样的情况下出家,给家人带来的伤痛很多。我认识好几位女士,抛家而入道,给家人,特别是给子女带来的伤痛非常严重。一位女士的祖父是修道的大成就者,她从小就见证过祖父的成就,所以四十多岁就内退而出家,那时候儿子还未成年,前夫再婚,孩子过得很不如意,心理问题很严重。有一位女士,虽然没有出家,可是,因为修道而独身,不满六十,患乳腺癌辞世。道未修成,给兄弟姐妹们留下了伤痛。至少,在我的观念里,在玉仙老师的观念里,觉得还是居家修道好,女性要结婚。这首灵应诗,就是这种观点的自然体现。这些诗,不是思而得,而是无思无虑的灵应状态下即刻写出的丹诀,里面必然有圣真密意,有天意在里面。居室看户定上盘,要居住在哪里,居住什么样的户型,应该看一看风水,要选择最有助于修道的地方。也就是,修道者的家庭、居室,应该讲究风水,所谓“居善地”。这有助于修道。至少,我居住的地方是卜居的。卜居是古代修道者的常规。至少要请修道圈里的老师、道友们帮助看一看居住的地方。年,新命购房,我专程去为他卜居相地,在众多房屋中选了一处非常适合他的地方。居住一年了,非常好的,新命在修行上非常精进,颇有体悟。即便地方无法选,已经定下来了,但可以通过室内的适当调整而使气场更好,让人觉得舒服。上盘,最好的楼盘。我们现在把楼房小区叫“楼盘”。最好的楼盘不一定是最贵的楼房,而是适合自己居住的楼房。即便是高档楼房,某人居住就有好运,另一个人居住,就未必有好运。种德看品补上缘,要修德,德行如种子一样。要看人品,如果德行不够,人品不够,还要通过修行来补足。这就是修德修心的意义所在。这样,就容易结就修行的上好缘分。修道有上好缘分,就能:居善地、遇明师、修正法、成圣果。农主人家福双代,数千年来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即便现在的城市人,上推三代,谁家不是农家出身?从上代到下一代,一定要修福,两代都有福,是最好的。比如父母一代能支持我们修道,就是两代之福。我从十多岁好道,我母亲一直都没有反对。后来,我还劝母亲念佛,最后,母亲安详往生。我在生活中,也见过一些女性,想修行,父母不同意。但我知道,张玉仙老师、元君老师两位女士修行,她们的母亲都是支持的。这是两代人之福。育儿爱女传后世,女性要结婚,生儿育女,流传后代。魏华存夫人就是典范。《太平广记》卷五十八《魏夫人传》记载:“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但成年后的魏华存与刘文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幼彦后为修武令。夫人心期幽灵,精诚弥笃。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后来,丈夫辞世,她带大了两个儿子,晋王室北方动乱后,魏华存南渡,并安排好了两个儿子在东晋中央政府工作后,自己才去南岳修道。“其后幼彦(刘文)物故,值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旁救穷乏。亦为真仙默示其兆,知中原将乱,携二子渡江。璞(长子)为庾亮司马,又为温太真司马,后至安成太守。瑕(次子)为陶太尉侃从事中郎将。夫人自洛邑达江南,盗寇之中,凡所过处,神明保佑,常果元吉。二子位既成立,夫人因得冥心斋静,累感真灵,修真之益,与日俱进。”因为她在南岳修成了仙道,所以后人称她为“南岳魏夫人”。我再强调一遍,女性修仙者,一定要读《太平广记·魏华存传》,要读《黄庭内景经》。《玉仙女丹引今来·22.现代女性如何脱胎神化》静化心灵传祖恩,神化形爵观太熙。黄花女郎显灵姿,女儿真修居步活。脱胎神化,是丹道很高的境界,是能出神的境界。张老师这首诗里,形神问题都谈到了,这是全面的解答。尽管,很少有人能修到脱胎神化的地步,但是,这些修道的道理、原理还是要懂得。静化心灵传祖恩,静化,静的极致,心灵静到极致才能入定,入定才能炼神。静是一个大问题,张伯端《青华秘文》里说:“能静,金丹可坐而致也。”静化比净化还深,因为,没有心灵的净化,就不可能能有身心的静化。传祖恩,在于修道中,最微妙的地方,如出神的时候,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灵,也会在虚空中护佑你。道家有句行话:“一人得道,九祖升天。”你可能隐修,家人、朋友、同事不知道你是个修行人,可是,祖灵知道。祖灵会眷顾你、护佑你。他们帮助你成道,你成道后也能帮助他们超升。这是玄学里的真相。所以,修道者尽孝是非常重要的。要感恩祖先,这样,祖先也会感念而帮助。这是一重很微妙的修行。神化形爵观太熙,神化,神能变化,神能化气,神能化为“有形无质”之体。形爵,这两字非常微妙。爵是古代王公贵族使用的酒器,是青铜器,表示神化之后,人的肉体就会变成尊贵的金器。道成之身,古人称为“金身”,道理在此;还有,爵,也是爵位,从商周以来,中国有公、侯、子、伯、爵五种爵位。这里的“形爵”,代表因为神化而使形体也很尊贵。这样的圣者的身体,已经不同凡体,成了圣体。古今中外,得道者的肉身,被尊称为法体、圣体、金身、道成肉身、肉身成道,这都是对得道之形的尊称。佛经里还把伤害佛体、出阿罗汉血,看成是恶行,果报很严重。太熙,就是大光明。太,极致;熙,光明。要在炼形时观修大光明。金光咒就是这样的修法。密宗的很多修法,是观想大光明。黄花女郎显灵姿,黄花女郎,青春女性,真如《牧羊曲》里牧羊姑娘白无瑕唱的:“黄花正年少。”说明形体已经返老还童,转化为少女之身了。丹法的修炼,就会使成就者的色身转化到十六岁,正是黄花年少之身。我一位好友陈先生,二十多年前去过青城山,遇见了一位道姑,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八岁。可谈话中,一旁的道长告诉他,这位道姑已经五十多岁了。道长还告诉陈先生,他是“陈王陈友谅”的后人,说陈友谅一位妹妹在当年陈友谅兵败后于此出家,至今还在山中。陈先生听得云里雾里。后来,他安徽老家修老宅子,从老屋的墙壁里发现了他们的家谱,他果然是陈友谅的后代。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知道陈友谅。不过,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也是豪杰,不是金庸笔下的阴险小人。女性修炼者,一旦炼形成功,就会返还少女身,面若桃花,发如青丝。这段功夫难做,需要专修,不是没有可能的。女子炼形之法,古称“太阴炼形法”。在《太平广记·魏华存传》里,天帝传魏华存的口诀就讲述了此理:太阴炼身形,胜服九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似灵云。上登太极阙,受书为真人。形容、面色,都是超凡的。《太平广记》里的女仙传记里,修道成就,容色华美靓丽者很多。显灵姿,显现美妙的身姿。灵姿,也可以指元神神体。灵,灵妙。女儿真修居步活,女儿真修,女士们一定要真修实证、真修时炼。严新先生“金丹八十字”的最后一字是“真”字,“迷度奇能真”。修道、修仙也叫“修真”。居,居住;步活,很灵活。任何一个可以去的地方都能去。可以居家修炼;到一定时候,可以去名山大川隐修;再到一定阶段,到玄界神修。这都是“居步活”的真义。就拿《太平广记·魏华存传》里末尾魏夫人所吟咏的诗歌与文中的描述,都展现了此“居步活”的境界:夫人与众真吟诗曰: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晨,兰风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消。夫人既游江南,遂于抚州并山立静室,又于临汝水西置坛宇。解读这首诗,“上真宴琼台”,天仙在天宫,这是地仙的目标。而地仙在地上修炼。“所期贵远迈”,远迈,不光是精神境界的超越、超脱,还指所到之地很遥远。最后提到的“游江南”,于抚州于临汝两地建立了修道弘法的坛宇,这就是“居步活”,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抚州、临汝,都在江西省,临汝归抚州管辖。古代,抚州出现过女仙麻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抚州麻姑仙坛记》,简称《麻姑仙坛记》或《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书法名作,我临写过多年。麻姑在此修仙的故事,葛洪《神仙传》里写过。而颜真卿时代,也有女仙在此修行,并获得成就。在《太平广记·魏华存传》的末尾写到:岁久芜梗,踪迹殆平。有女道士黄灵徽,年迈八十,貌若婴孺,号为花姑,特加修饰,累有灵应。夫人亦寓梦以示之,后亦升天。玄宗教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大历三年戊申,鲁国公颜真卿重加修葺,立碑以纪其事焉。这里提到了唐代女仙黄灵微,因为修炼而“貌若婴孺”,大家因为她八十岁还像少女一样年轻,就叫她“花姑”。花,形容少女之美貌。这位黄灵微的故事,可以与上句“黄花女郎显灵姿”相应。黄灵微女士,得到过魏华存夫人的神授,是“梦修”或“梦中神授”,即“夫人亦寓梦以示之”。而“后亦升天”,可能黄灵微也修到如谢自然一般的“百日飞升”的成就。颜真卿所立之碑,就是《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里提到过花姑,“花姑表异于井山”,还提到一位女仙黎琼仙,八十多岁,能辟谷,“今女道士黎琼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梦琼仙,而飡花绝粒。”而“容色益少”,也与“黄花女郎显灵姿”相应。如果要引用,可以引用的文献非常多。这里就不多引用了。因为我非常提倡女性修道者要反复读《太平广记·魏华存传》,所以,以此为主。这样反复引用古文以解张玉仙老师的灵应诗,也是希望大家看到这些灵应诗的深厚文化背景和伟大价值,和古代仙诀、丹书、经典是完全印契的。所以,大家要珍惜这些口诀与注解。我发心,在机缘成熟时,给修道的女性专门开讲《魏华存传》的精微。《玉仙女丹引今来·23.现代女性如何通灵达妙》达上凭上枢,五气朝元功。上马看青牛,犁下光照铧。问的是如何通灵达妙,答的是气脉修炼。只有这条道路最稳妥。口诀全是正统的道家易象思维,如果不懂《易经》,还真是难明此诗精要。达上凭上枢,达上,即通灵达妙。上,上天、上苍、上仙、上真、太上、上帝。凭,凭借。凭借什么?修通了上丹田,修通了头部。上枢,最上面的枢纽,就是头部。上中下三个丹田,是丹道气脉的三个枢纽。人要通灵,必须使上丹田——整个头部能完全修通。在密宗,是要打开眉间轮和顶轮,在丹道,要打开玉枕、眉间印堂和头顶百会,至少是这个三个部位,才能通灵。说来也巧,我昨晚正好翻阅美国女性大行者艾诺蒂·朱迪斯博士的《脉轮全书》,一本畅销的世界灵修名著,一位女性大师的著作,里面提到第六脉轮,位于额头中央,连结的是灵视、直觉、想象,元素是“光”;第七脉轮,位于头顶,连结的是知识、理解、超越意识,元素是“思”。还可以用来说明“上枢”的一些作用。朱迪斯的理论,不全是从书本、传承里来的,很多从她的修炼里来的,我这里选一段她的著作的序言,讲的是神秘体验,与“上枢”有关。年,她刚知道脉轮一词的时候,静坐中看到了一本书《脉轮系统》,作者正是她。这令她很惊讶。我引用原文,因为,这正是通灵达妙的境界:“我有一次坐在羊毛毯上进入深层静心时,经验到了奇怪的事情。我安静而意识清明地数着呼吸,突然发现自己离开了身体,凝视着另一个自己盘腿而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看到的是谁(尽管她看起来有点老),而且发现有一本书掉落在她的大腿上。书本落定时,我也一震回到了体内,低头一看,书名是《脉轮系统》,作者则是A·朱迪斯·穆尔(A·judithMull,我当时的名字)。那是一九七五年。不久之前我们才第一次读到‘脉轮’这个字眼,但显然已经深植我心。我退出冥想状态,去找出那段文字。那是拉姆·达斯(RamDass)书中的一小段,我几乎是直接翻到了那一页。反复阅读那段文字几次之后,立刻感受到体内有股能量在旋转,那是一次深沉的震撼,就像侦探发现了重要线索时可能有的感觉。那也是一种孕育的感受,好像有新的东西开始成长了。当时我就知道,最终我会写下这本书。”(林熒译本,台版书)其实,这样的体验我也有。年正月我在终南石室静坐,在境界里,看到我写的书在放光。于是,我就下山写书了,写好书后带着书稿来闯北京。这就是“达上凭上枢”的真义。朱迪斯在冥想中,有了出神的体验,就看到了她自己的未来。而出神,正是“达上”。朱迪斯在虚空看见了自己打坐中的色身,这也是“凭上枢”而达成的。拉姆·达斯的那本写了“脉轮”的令朱迪斯灵性得到启发、气脉得到激发的书是《唯一的舞蹈》。这舞蹈,不是世间的舞蹈,而是印度神话里湿婆神的舞蹈,关系万物的生灭的舞蹈。那舞蹈,于修炼而言,形而下而言,也是一种气脉的境界、能量的激发,比如修炼中的自发动功。我很少在注解丹诀时引用西方修炼者的故事。很巧,今天所引,还是一位女士的经验,与女丹修炼,颇为相应,而她的故事颇能解张老师的灵应口诀。五气朝元功,五气朝元了,才能凭上枢;要能“凭上枢”,必须修到五气朝元,才能“开天门”即打开百会,“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密宗就是打开顶轮,就能与大梵相通。上马看青牛,马是乾卦,也代表头部,为金,上马,既代表行气,也代表站在更高的维度看事情。青牛乃老子坐骑,是坤卦,为腹部。丘处机说“性之根在顶,命之蒂在脐(腹)”,就是这张老师一句的真义。犁下光照铧,这句是丹道内景《内经图》的内容,图中吕祖口诀是: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图中画的是,在丹田部位,有一个男人赶牛耕地。丹田,与耕地相对应。金丹药物也叫“真种子”,也与耕地种田之喻相对应。犁,耕地的农具,犁字下面的牛,是耕地的主力,象形、会意。铧,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的三角铁。我从小跟父亲种地,自然知道何为犁何为铧。小时候,父亲犁完地,要把铧擦得锃亮。我也帮着擦铧。“犁下光照铧”,代表经营下丹田,要炼气,要凝神,神气要炼养生光。“光照”二字,颇有深意。就是丹气之光。如果没有凝神聚气的修炼,就不会有通玄达妙的功夫。《内经图》网上有,大家可以检索。《玉仙女丹引今来·24.现代女性如何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悟真传,骊山老母演太极。秘法密宗九世演,德贤互补养圣胎。明心见性,对每一个修炼者都很重要,对女性更重要。主要是女性天性迷信,爱神道,很多女性,修着修着会变得神神道道,容易出偏,容易落入魔障。我见过的因修炼而精神、心理异常者,女性比男性多。女性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