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手足口病传播系数达4.至6.5是新冠病毒的3倍!手足口病这个时节专门欺负孩子大人可能就是传染源!不想中招快这么做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还有一种就是疱疹性咽峡炎。两者都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经粪-口传播,只是在具体的肠道病毒型别上有区别。如何判断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
提示症状1:咽喉处有溃疡和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咽喉处有溃疡和疱疹。大一点的孩子会表现为咽喉不适、咽痛;小一点的会发生吞咽困难,且不愿意进食,患这种病的小婴儿进食会哭闹,而且还会流涎。而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会在至少两个以上的部位出现疱疹,除了咽峡两侧或者软腭部位,还多见于手掌、脚掌、肛门等部位。支招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三五天会慢慢恢复。针对其病原没有特殊用药,也就是没有立竿见影治好病的药物,可以在口腔局部用喷雾剂消除疼痛、缓解症状。维生素B、维生素C对黏膜恢复有一定作用。
因为口腔疼痛,所以患儿的进食会受到影响,不愿意吃饭。这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进食、多喝水,以防发烧时脱水。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为原则,如果汁、青菜泥等,利于孩子摄入及吸收。对于小婴儿来说,喝奶时一做出吮吸动作会导致疼痛,因此可以改为勺子喂。进食后注意喝点清水,用干净棉签清理口腔,保持口腔黏膜的卫生。
提示症状:发热发热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也有少部分患儿并不出现发热症状。支招
体温超过38.5℃,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退热药物治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对儿童来说都是安全的退热药物。
别只记得提醒孩子洗手
你也可能感染却不自知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正是眼下这个桑拿天),最爱“欺负”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潜伏期多数为~10天。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也可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出现感染病毒却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然而此时仍然是具有传染性的。图源:视觉中国
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爸爸妈妈一定要提醒、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饮用水及食物卫生也要多鲜芦根煲粉葛汤
材料:新鲜芦根4两,粉葛1斤,牛鳅鱼1条,瘦猪肉3两,陈皮1角。
方法: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候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左右,以少许幼盐调味,即可以佐膳饮用。
功用:有清热生津、养中健胃、透疹的作用。如果小孩已患上手足口病,在初期症似重感冒,体温渐高、流涕、疲倦、饮食无胃口、腹泻、时有昏睡、偶有惊厥时,可以作为食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耙齿萝卜甘蔗汤
材料:耙齿萝卜1斤,甘蔗1斤,排骨1两,陈皮1角。
方法: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候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左右,以少许幼盐调味,即可以佐膳饮用。
功用: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利咽喉的作用。如果小孩患上手足口病,症见咽喉红肿疼痛,甚至腐烂有脓、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可以作为食疗。身体虚弱、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饮用。
夏金英糖水
材料:夏枯草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
方法:将以上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改用中火继续煲一小时左右,再放入白砂糖,即可以饮用。
功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如果小孩患上手足口病,症见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烦躁不安、口渴咽干,可以作为食疗。身体虚弱、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饮用。
日前,已有多地政府提前发布提醒通知,4、5月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严格防控。
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从去年国家疾控中心每月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数据可知晓,4、5月是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时期,从该月开始,全国病例出现猛增,防控不容忽视。
随着疫情的不断好转,一些地区开学时间基本明确,对低龄儿童来说,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随之增加,容易引起托幼机构和小学发生聚集性疫情。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手足口病9问,欢迎收藏、共享。
No.1
第1问: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
1、胃肠道传播:即粪-口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3、接触传播:通过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No.
第问:有哪些临床症状?
临床上主要分为轻症、重症两类,大部分患儿属于轻症,只要合理进行对症治疗,就能自愈。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可能累积其他系统,出现死亡病例。
轻症:以发热、咳嗽、流鼻涕、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病程7-10天,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再进行家庭调理,一般周内自愈。
重症:表现为持续高烧、呕吐嗜睡、肢体抖动、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的甚至死亡,治疗以留院观察或住院监护治疗为主。
No.3
第3问:如何区分水痘和手足口病?
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病情。其实,这两种病很容易区分。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
No.4
第4问: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5岁人群。
由于6-1个月龄得了手足口病,特别是由于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比高年龄组要高,所以EV-A71疫苗优先接种6-1个月龄的儿童,可以早期预防。
No.5
第5问:同一患儿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同一患儿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发现有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
比如说感染了EV-A71,又再次感染手足口病可能是由于CV-A16或CV-A6引起的,所以说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因为是多病原、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
No.6
第6问:有没有疫苗?
有,是EV-A71型的灭活疫苗,这个疫苗也是中国首创,是全球唯一一个上市的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为什么选择EV-A71呢?因为它引起的重症和死亡比例较其他肠道病毒高很多,所以优选它。
这个疫苗主要针对EV-A71型的,针对肠道病毒其他血清型别的疫苗正在研制中。根据每一个型别引起的重症或者死亡的比例或者严重性优先开发下一个疫苗。
No.7
第7问:EV-A71对所有手足口病都有效吗?
不是。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每个血清型得过之后只能保护这个血清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接种EV-A71疫苗只能预防EV-A71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不能预防所有的手足口病。
No.8
第8问:哪些人群可以接种?
接种人群是6个月到5岁,为重点人群,但是优先人群是6—1个月龄组。
基础免疫一般是两次,间隔一个月。这个疫苗是自费疫苗,家长自愿选择,接种疫苗一定要到有资质的疫苗接种点接种。
No.9
第9问: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手足口病治疗上以清热泻火利湿为治疗原则,可根据小儿的临床表现而辨证治疗。小儿患病时家长应注意以下5点以配合医生的治疗:
1、饮食清淡
以流质食物最宜,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溃疡局部可用淡盐水抹拭,局部喷上喉风散或西瓜霜等。若口腔黏膜溃疡明显的可用思密达粉剂撒于创面,以促进局部黏膜的修复。
3、疱疹处理
疱疹不可用未经消毒的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敛疮止痒,如疱疹破溃者可用金霉素眼膏或百多邦软膏搽破溃处。
4、配合食疗法可适当配合饮食疗法,如以胡萝卜、马蹄、竹蔗煲瘦肉汤或竹叶卷心加冰糖煎水代茶等。
5、警惕心肌炎及中枢神经感染
一旦患儿出现胸闷、气促、疲惫、喜叹息等症状,应警惕并发心肌炎的存在,医院诊治。
若患儿突然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四肢抽搐,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征象,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儿童学会洗手,远离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