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取穴原则就是哪里疼痛就以哪里为穴,治疗的效果常常不错。这说明人体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经络不通,就会发出很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现在就来看看,如果经络不通,人体还会发出哪些不舒服的求救信号。
一、冷
除了头凉之外,身体其他某些部位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手脚发凉,常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到达。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
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除了冷热感觉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所以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对照经络图查找所处的经络,进行按摩等调理,将它们疏通以后,说不定很多问题也就消除了。
二、热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地方低热、干燥,或者局部异常出汗。一般这也是体内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的缘故。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热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一般低热可能来自相连的经络。
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临近的经络那里寻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响的就是具有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系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比如头部低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而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肾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
三、疼和痛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但“不通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压、触摸才会感到,可以反复发作,面积比疼要大一些。
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就是这个道理。其中,穴位是“点”,经是“线”,络则是“面”。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刮痧,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
四、麻和木
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进一步发展就是麻或木。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改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
麻和木的症状经常一起出现,但在中医里,它们的病因不同,“麻为气虚,木为血虚”,如果麻得重,说明气不足,木得重则说明血虚。肢体出现麻木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疏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五、酸
酸说明经络气血供应减慢,不能满足身体需求。人在剧烈运动以后,比如短跑比赛,事后机体会发酸或者无力,这是因为短跑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超过了正常机体气血供应的限度,导致气血供不上来而发酸。
正常状态下,消耗和补充是一个平衡,所以养生运动从来不是剧烈运动,而是气血供求平衡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导引术等,西方医学也非常推崇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柔韧性运动等。
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这个时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经络,就可能发现潜在的痛、肿、胀等经络不通的症状。
六、肿和胀
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来调理。很多人刮出来、拔出来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实就是经络里的瘀血。
同时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简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于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仿此。]。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气血能量博大如海。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能,经常按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对消除淤肿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果按摩的时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经常按摩。
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由气滞引起。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形成的“涡气”。身体某部位发胀,首先可以对该部位经络上循经按摩,找到疼痛点再进行按摩。其次还可以在三焦经查找有关痛点,《难经》言:“三焦主气”,凡是“气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来治疗,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疗小腿抽筋,支沟穴可以治疗胁痛。三焦气不顺主要集中在颈部与上臂之间。患者无事时可以把手当作耙子,从颈部、肩部往手臂后方细细地耙下来,直到无名指。然后哪里痛就重点挠片刻,这样就能理顺三焦之气了。
北京5月21日哈尔滨6月17日成都6月27日周氏正骨针灸培元疗法医院
医院
中疗字()
关于周氏正骨针灸培元疗法实用研修班的通知
为了弘扬祖国的中医文化,培养更多的中医技术人才,同时推广中医绿色疗法,提高国民健康,服务更多的患者,为此,医院特举办"周氏正骨针灸培元疗法"临床实用高级研修班。
关于老师介绍:
周仁鲁,周氏正骨培元疗法创始人,从事正骨针灸二十余年,先后荣获感动淮北、淮北好人、十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03年发表的健康疗法—周氏整脊特色疗法论文,被多家医学媒体相互转载,并用自己的一双手、一根针治愈无数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在家乡大力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培养学生两千多人次,弟子几十名,深得广大学员的信任和支持。
1.关于疗法介绍
周氏正骨培元疗法是周仁鲁先生创新的一种新疗法,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汲取众家专长及自已的多年实践、总结和创新的一种安全、易学、高效、无痛苦和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目前,各家各派针法、手法均以止痛为目的,而忽视患者自身元气不足。固本培元是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元,本,是根本,元神的意思,即基础。固本培元即巩固根本,培养元神的意思。《易经》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也应像天体运行那样气血昼夜流行不息,则生命健而有力,不生疾患。中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健康。“固本培元”能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产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稳,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总之,“固本培元”是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2.疗法特点:周氏培元疗法有两大特色
手法特色:
周仁鲁从事临床中医正骨针灸20余年,拜师学艺,博采众长,在东方道家柔性正骨的基础上研究一套速治颈、肩、腰、腿关节痛的纯手法。
本手法优点:
不暴力、不蛮力;
一般几分钟乃至几秒,致筋柔骨正气血通,倍感轻松;
巧用杠杆力,患者自身发力或辅助患者发力;
零基础,不记穴位,一学便会。治愈了无数例疼痛患者,深受广大患者及同仁的赞许。手法轻、柔、稳、准,让患者在享受中祛除病灶,且疗效持久。
针法特色:
用最小的针,治疗最大的病!用最小的痛感,解除最大的痛苦!用最简单的方法,治愈最复杂的疾病!首先依据不同疾病,找到相应的病灶和反射区即疾病的源头,运用十二时辰针刺法(只用一针)和二十四节气针刺法(用针三至六根),能迅速止痛,直达病灶,祛除病魔。针灸的同时加以培元固本,让患者气血充盈,让健康的气血营养受伤或病变的组织,达到一个长效自治自愈的目的。
3.疗法适应症:
骨伤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强制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各种风湿,类风湿等。
妇科: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崩漏,乳腺增生,乳房肿块等。
男科: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尿路感染等
内科:头疼,发热,咳嗽,哮喘,心脏病,各种急慢性胃肠炎,腹泻,便秘,肝炎,胆囊炎,失眠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
四、教学内容:
周氏培元疗法是治人而不是治病,整体气血好了,脏腑功能就恢复了,经筋得以濡养,筋正骨自直!如此而已!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针灸绝密心法,密传针灸口诀,心法和针融合,针感随心传。
周仁鲁-治疗颈椎复位手法
联系人:小袁北京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白癜风治疗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