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软胶囊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40.html
国人对待中医的态度由坏变好逐渐递进可分成以下几种:中医黑;排斥中医;不懂而不敢用或漠然无视;中医小白跟风乱用中药养生,比如我弟,比如那什么枸杞黄芪人参红枣泡茶中老年标配;中医爱好者照葫芦画瓢胡乱套用方药;专业者随证治之;高手依法治之;大神依病传治之比如我师父。
其实我就是想说很多中医爱好者总是从网上找对应西医病名的方药来吃,比如看到治失眠的专方或是失眠医案中的方子,照搬套用;比如试用阳痿早泄方;比如吃盲肠炎方;还有降压方肾病方心脑血管方子宫肌瘤方痛风方糖尿病方肾虚方牙疼方咳嗽方等等等等。网上有太多偏方奇方,有太多专病专方了。
总是有朋友会发来各种失眠方,问我能不能吃?酸枣仁汤是不是专治失眠的(我师父治愈无数失眠案例中至今还无一例用了酸枣仁汤,他只依法依病传治之,所用之方会让其他学派中医人难以置信)?膝盖骨质增生方,问我可信么?防风通圣丸,能不能治痤疮?参苓白术散能不能治舌干?连我同事都问我胆结石是不是吃海金沙五倍子金钱草?我说不是(根本就不是这个逻辑啊)。她很惊讶:“网上不都这样写的吗?”咳,谎言谬论说的人多了就好像成了真理一样。
所以才会有中医小白,孩子发烧就上清开灵与输液,从小吃到大、输到大,最后酿成悲剧;才会有同事说发烧就吃莲花清瘟胶囊;才会有亲戚孩子一咳嗽就喂复方鲜竹沥液;才会有同事孩子一发烧就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一胃痛就温胃舒各种胃病中成药......谈到这个中成药,我一向不主张用,虽有它的便利,可更有它的弊端。
我想说,只有不务正业或不专业的人才会热衷写些专病专方偏方等,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此类文章或视频,让中医小白难辨真假。但凡脚踏实地或可靠中医人都最起码都会辨证施治,永远从四诊入手。真正研究中医或经方之人,都在传统中医上兢兢业业专心探究,理法结合临床,不断精进。
中医爱好者们不要乱以身试方,症状相同,病机方证不一定相同。更别谈那些专病专方偏方奇方了,那跟看西医有什么区别?那才是中医的掘墓人。当然,学习中医的道路上难免有这么一个过程,很容易对别人成功用方药经验加以尝试。我曾经也会套方套症状,会简单粗暴地用地龙去治痔疮而不管虚人易被伤血动血、不顾只缓解了部分症状而不是针对病机更别说全解病机等弊端。现在,临证时会提醒自己以法统方,以病传处方还在学习感悟中,我们每晚练习师父的医案时也时常得按病传观一诊出三个方,因为师父时常一诊开三个或以上方。
经方学问太深奥太专业了,又只剩残卷、其中还有错简,所以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学识来训诂考证传承,不训诂,不考证,不传承,连个桂枝汤麻黄汤当归赤小豆汤都会用错,从方到药到量,即无论是方证、还是药的品种和质量、还是方的组成、还是毎味药的用量,毎一步都是极大的坑。
最后,我想说:随证治之,这是一个中医人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我们用的是详细加强版十问歌望闻问切腹诊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为: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闵艳红